文章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22-10-03 22:52:00
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师天浩观察(ID:shitianhao01),作者:小浩,授权转载发布。
元宇宙自元年(2021年)声名鹊起至今,发展也近一年时间。不得不说,这个充满未来感的新兴概念,确实是自带话题感。截止到9月24日,在微博中,元宇宙的话题讨论次数超过81万余次,阅读次数近13亿。
同时,伴随着元宇宙的出圈,招聘热潮也悄然兴起。据澎湃新闻报道,初露锋芒的元宇宙产业,已悄悄开启招聘热潮。元宇宙内容创作者、元宇宙架构师、元宇宙策划师、元宇宙捏脸师等岗位,皆是招聘的热门职位。
其中,社交平台Soul捏脸师月入4.5万的话题在网络上掀起热议,该职业还被称为是“元宇宙的第一批打工人”,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社交元宇宙的关注。“超萌捏脸”走红的背后,又蕴藏元宇宙商业应用哪些关键因素?
细分赛道热门场景加持
概念新颖富有想象力,市场广阔且具潜力,或许是元宇宙吸引玩家不断加入的主要原因,可元宇宙要想走的长远,仅仅靠想象力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拿出足够强的变现能力,如今的商用就是变现的一大途径。而Soul“超萌捏脸”的出圈,似乎为元宇宙的商业应用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范例,不妨从个例背后窥见元宇宙商用的底层逻辑。
“超萌捏脸”也许很多人会觉得有些新奇,但其实它也存在已久。2019年,Soul推出了“超萌捏脸”工具,让用户可以自发创作个性化的头像。尽管从上线之初至今,Soul就不支持上传真人头像,但彼时“超萌捏脸”也并未引起多大波澜。反倒是元宇宙之风渐起后,该功能才越发被外界熟知,并且催生出“捏脸师”一职,更是迅速发展成为一条商业链条,有条不紊的运转着。
捏脸师,即虚拟头像创作者,也被称为“捏头师”,是在社交应用Soul平台孕育出的一种新型职业。其诞生背景有赖于以95后、00后为代表Z世代,这些年轻人天生就有找寻虚拟价值的基因,他们热衷于创造并消费如虚拟头像等数字化产品和服务,认为虚拟头像既是“反颜值社交”的利器,又可以彰显自己的个性特质。
基于年轻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喜好,捏脸师很快打开市场。据相关媒体报道,过去几个月中,收入最高的捏脸师月收入可超过5万。虽然这个金额有待考证,但其反映出的吸金能力可见一斑。
看似是一个喜好带动一个职业的兴起,其背后的根本在于一个热门场景和一个新兴概念的结合,引发的化学反应。
Soul 功能的走红就是“社交”+ “元宇宙”迸发出的火花。据不完统计,从2021年11月到2022年1月,业内大概有552个APP在自己的描述中增添了“元宇宙”三个字,其中就有70多个社交元宇宙的APP,足见业内对社交元宇宙的热捧。
不可否认的是,社交是Soul的一大优势,根据Soul披露的2021年3月数据,Soul是行业同品类中日均DAU启动次数最高的APP之一,同时是日均发布率和Z世代用户渗透率最高的App 之一。要知道一直以来,社交都堪称是一个热门场景,多少巨头、新秀对社交报以厚望,以至于不断尝试。彼时,百度、字节跳动等多家巨头公司,加上创业明星罗永浩均探索过社交产品,尽管这些产品大多发展的不顺利,但从大家的共同选择中就足以看出社交的魅力。
而元宇宙初期发展下,与互联网主流应用的热门场景结合,无疑是实现了乘法效应,既为元宇宙打开了更加广阔的声量市场,又为目前较虚的元宇宙增加了实用场景,这也将成为元宇宙商用的一条有效途径。与此同理的还有直播元宇宙、游戏元宇宙、文旅元宇宙等。
就拿直播元宇宙来说,从抖音快手纷纷搭建元宇宙直播间,到YY直播全网首档元宇宙综艺歌会《超能音乐汇》,新竹遍地。虚拟场景与虚拟主播结合产生的广告变现潜力,同样吸引了大厂的亲自下场。比如,今年618期间,淘宝就成立了元宇宙专项项目组,进行针对性购物和交互场景的探索。
虽然不少行业人士认为,元宇宙直播是直播行业突围而出的关键,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热门场景也在助力元宇宙的发展。
反观单打独斗,且不为元宇宙穿上热门场景“铠甲”的平台,大多无疾而终。例如,据媒体报道显示,百度和字节的元宇宙社交应用相继哑火;率先转型元宇宙的Meta裁员不断……
细分赛道下,社交、直播、游戏等等热门场景的加持,成为元宇宙将想象力转化成变现能力的一大关键。但变现能力的实现绝不仅仅依赖于单腿前行,其背后更多是双轮驱动,甚至是三点支撑。
体验思维替代技术思维
上文提到捏脸师收入非常高,为什么收入这么高?除了年轻人的追捧之外,相关人士发现,对普通人而言,要捏出一张完美的脸并不容易,这促使有能力的捏脸师打开了市场。仔细读会发现,这里面有个限制条件“完美”,因为大部分人想要一个更好的头像,才会让捏脸师这个职业身价倍增。
但其实Soul的捏脸功能并不复杂,且该功能自定义程度非常高,光发型就提供上百种选择,还不包括发色、头饰等搭配,还有几十种脸型、眼睛、眉毛等,都可以手动调节大小位置。
用户完全可以根据自己需求自行完成一个基础版的头像。可见该功能的准入门槛并不高。
而另一方面,Soul的超萌捏脸功能广受Z世代好评,很多用户都表示,捏脸功能可以充分展现自我,并能够通过头像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因此,在Soul中年轻人的留存率很高,据公开数据显示,该平台MAU(月活跃用户数)2021年达到3160万,其中Z世代占比为74.9%。
同时,就在近期,中国新闻周刊主办了“有意思生活方式大会”,旨在探索如何与年轻人同频共振。在活动现场,中国新闻周刊发布了本届“年度有意思品牌”榜单。其中,Soul作为受年轻人喜爱的品牌入选“2022年度有意思品牌”。这足以表明Soul在年轻群体中的分量很重。
得到了消费主力军Z世代的青睐,Soul自然也收获了不错的商业化表现。据Soul招股书显示,2020年,公司收入同比增长604.3%,至5.0亿;2021年,收入同比增长157.3%,至12.8亿;2019-2021年,公司毛利率水平从49%上升至80%,再至85%。
其实,回过头来看,Soul这个捏脸功能并没有高深莫测的技术奥义,只是将体验做的非常好,让这些创新的功能、新潮的产品与用户产生交互,同时对年轻用户的需求把握的很准确,其非常清楚用户正在走出“颜值至上”的怪圈,于是Soul大力主张反颜值社交,用虚拟的化身,让用户漫游在各种社交场景中,可以无压力地自我表达,进行沉浸式社交。
有重视体验的,自然就有重视技术范的企业。这些企业总是将自己架在很高的位置上,初亮相时,往往让人觉得十分高大上,因为其阐述的尽是一些听不懂的技术框架。但接触之后,会发现技术之下,并没有带来体验的革新性,反而是较为糟糕的体验感。
而这样的企业不在少数,以啫喱App为例,第一个新版本上线后,下载量便以惊人速度飙升,2月10日开始,啫喱同时登顶App Store免费社交排行榜以及免费应用排行榜,甚至超越熟人社交App巨头微信。在经过了短期的爆火之后,啫喱很快便因为隐私、延迟、闪退、卡顿等问题迅速下架。
无独有偶,去年12月,百度希壤刚发布,收获网友一片差评,比如,登录后突然响起的超大声BGM,找不到按钮关掉;卡模穿墙,粗劣感满满;虚拟人物移动时,像漂浮在空中一样,相当不真实……另外,虹宇宙等先前的明星产品在正式对外开放之后,也因画质粗糙、加载速度慢等问题遭到用户吐槽,口碑崩的飞快。
总的看来,这些企业有一个通病,没有将用户体验放在重要位置。为人提供服务的产品,却轻视了人的体验,最后只能如同流星一般,虽然绚烂过,但十分短暂。
从以上企业不同侧重点,引发的不同方向,或许我们可以看出,企业要更改思维,用体验思维变革技术思维。这并不是说完全抛弃技术思维,而是说要在技术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体验。毕竟硬核技术加上愉快体验,才能更好发挥元宇宙的商业潜力。
不可忽视“UGC”的价值
除了热门场景、良好体验的助力之外,Soul捏脸功能的走俏还存在另外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充分发挥了UGC的价值。何为“UGC”?据百度百科解释,UGC是互联网术语,全称为User Generated Content,也就是用户生成内容,即用户原创内容。
具体来看,由Soul捏脸功能带动的捏脸师,属于UGC的典型代表。Soul产品负责人车斌说:“与担任QQ形象、游戏头像设计师的PGC产出(专职人员专业产出)不同,如今的捏脸师是UGC(用户生成内容)生产机制。Soul的捏脸师呈现出创作者经济特征,即平台提供模块和工具,用户可以使用工具成为创作者,自发进行创作,将兴趣、爱好、创意进行表达并转化成收益。”
据Soul披露的数据显示,目前在Soul上,约有80名入驻个性商城的捏脸师,截至今年3月1日,个性商城头像总数有近3万个。从2021年6月底至11月1日,有捏脸师最高售出头像7764次,且收益可观。
不难看出,这个伴随着Web2.0概念而兴起的UGC,正在凭借自身价值进入Web3.0时代。而元宇宙作为Web3.0中的代表,也急需UGC为其长期发展输血。
曾有人对于元宇宙提出疑问,到底是什么阻止了元宇宙在短期内成为现实?绝大多数人会回答“技术不成熟”、“监管难解决”、“用户习惯尚未形成”,确实这些均是元宇宙通向现实路上的拦路虎,但除此之外,在互联网怪盗团《“元宇宙”的最大瓶颈,是第三方内容生态?》一文中,还提到了这样一个观点:“阻碍元宇宙成为现实的最大瓶颈,是第三方内容生态。”
目前来看,内容生态的不完善,的确正在阻挠元宇宙的发展。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很多元宇宙平台似乎还尚未发觉UGC对其发展的重要性,只是一味的沉浸在概念美梦当中。殊不知,超前的平台,早已经在内容生态中进行深耕了,例如元宇宙社交平台BUD Technologies, Inc.(以下简称“BUD”), BUD作为新一代UGC社交平台,凭借着简单易用的无代码工具创建个性化的3D交互内容,获得Z世代青睐。
同时,据36氪获悉,此前BUD宣布完成1500万美元A+轮融资,该轮融资由启明创投领投,老股东源码资本、GGV纪源资本、云九资本超额跟投,穆棉资本担任本轮独家财务顾问。对于企业发展前景,BUD联合创始人Risa在36氪采访时表示:“BUD的底层技术是跨平台的,而作为UGC媒介,BUD具有无限多的可能性。”
长期来看,元宇宙不仅仅是“流量经济”,更应该是“内容经济”,元宇宙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优质的内容生产,如果元宇宙不能形成一个丰富的内容生态,就不可能对用户、资本产生足够的吸引力,那它的风口期也将迅速缩短。归根结底来看,足够新的概念也逃离不开老生常谈的内容。
而一些元宇宙平台对于内容的重视,以及商业化的成功实践,无疑是为其他元宇宙平台开了一个好头。相信之后元宇宙平台会愈加重视内容的建设,也会加大投入,开发出一些质量过硬的“标杆内容”,为元宇宙这个充满科技色彩的概念骨架,填充结实血肉。
写在最后
尽管元宇宙诞生至今,争议从未中断,但从数据统计来看,元宇宙仍处在上行阶段,其颇具想象力的前景,依旧让众行业为之着迷。据彭博行业研究报告预计,元宇宙将在2024年达到80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普华永道预计元宇宙市场规模在2030年将达到1.5万亿美元。足见元宇宙市场潜力巨大。
另据麦肯锡曾报告称,今年前五个月,企业及VC等机构在元宇宙赛道总计投入了1200亿美元。7月Meta发布的元宇宙白皮书中,预测元宇宙市场如果以类似于移动技术发展的方式增长,到2031年“元宇宙”将为全球贡献3.01万亿美元的GDP,其中1/3将来自于亚太地区,而摩根士丹利预计美国和中国的元宇宙市场将达到8万亿美元。摩根大通还估计,虚拟世界中商业服务和软件在中国的总潜在市场将达到270亿美元。看来,未来元宇宙的市场重心将在中国显现。
发展前景一片明朗,也预示着元宇宙的商业化大有可为,而以Soul的捏脸功能为例,厘清其成功商业变现的三大因素,有与热门场景的组合效应、体验思维的革新性、UGC的价值释放,这些均成为Soul商业化的关键点。同时,也为其他正在探索商业化道路的元宇宙平台,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样本。
转型沉沦,终不得其法,范例启迪,点明前路,也相信在典型案例的启发下,会有更多的元宇宙平台觅得商业变现的良方。
下一篇:返回列表
“超萌捏脸”走红,揭露元宇宙商业应用的三个关键点
游戏动态
下载
大冤种Adobe,花200亿就买了个网页应用
游戏动态
下载
iPhone 14 Pro灵动岛的出现让使用自定义应用程序的图标不再令人讨厌
游戏动态
下载
微软将Windows 11上运行Android应用的功能带入更多国家和地区
游戏动态
下载
苹果将俄罗斯的社交网络VKontakte从应用商店中删除
游戏动态
下载
开发商正在放弃Android应用,用户可能面临风险
游戏动态
下载
俄罗斯监管机构要求苹果就将VK应用从App Store下架一事作出答复
游戏动态
下载
iOS 16.1 Beta 3支持在安装应用后预载应用内内容 方便即开即用
游戏动态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