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22-10-03 22:51:00
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零态LT(ID:LingTai_LT),作者:吴狄,授权转载发布。
没想到,向来抠抠唆唆的Adobe,这次居然一下子花了200亿美元(约1413亿人民币),买下Figma,成为公司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收购。
有多大呢?
根据公开数据,Adobe历史上共有56次收购,其中披露收购金额的有16起。而买下Figma花的钱,比其它15家企业加起来,还多出2亿多美元。不仅如此,Adobe还为此付出300亿美元市值下跌的代价。
值得一提的是,Adobe在2021年的营收是157.85亿美元。也就是说,Adobe全年的营收,都不够买一个Figma。在外人看来,Adobe这次颇有一种破釜沉舟的劲头,导致其股价应声下跌超过20%。
所以,是什么原因让Adobe不惜下这么大的血本也要买下Figma?
01
Adobe看上Figma哪一点了
很多人第一次听说Figma,可能就是从这次“天价”收购开始的。在此之前,Figma只在设计师圈子中比较流行,知名度远不如Photoshop。
然而,2016年才正式上线的Figma,正在以“狂风暴雨”般的速度席卷设计界。2020年估值20亿美元,2021年估值100亿美元。在设计工具评选网站UX Tools上,Figma包揽了UI设计、原型、Handoff、设计系统,甚至版本控制在内的5个分类的冠军。
在粉丝口中,Figma被称为“下一代设计神器”,是“最具革命性”的图形编辑应用程序之一。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设计圈的未来,属于Figma。
Figma的成功,离不开两个核心洞察:普适和协同。
传统的设计流程,首先需要将设计软件下载到电脑上并进行安装。在团队协作、交付给甲方作品的时候,每次都需要先把文件保存到本地,然后发送给对方。每次保存都是小心翼翼,卡住了也不敢轻易重启电脑,生怕辛苦做出的改动没保存上一重启就没了。如果对方电脑上没有安装该软件,还得先导出成图片或者PDF格式。可以说,小小一台电脑,拿捏住了项目的命脉。
而Figma则完全相反。它是一款完全基于浏览器的应用,无需下载安装,普适所有操作系统,不论是Windows、macOS、Linux,打开浏览器就可以直接进行操作。
所有的项目都保存在云端,在手机上也可以随时随地查看。需要的时候,直接把共享的链接扔过去就可以了。
而Figma另一个受欢迎的功能,是在线协作。
我们要明白一点,埋头做设计,只是设计师工作内容的一部分。在整个产品设计的流程中,设计师需要和产品经理/项目经理(PM)、开发者、甲方等各个需求方进行频繁的交流,对作品进行反复的修改调整。这个过程往往非常让人头疼,设计师不得不在设计图上仔细的标注好字体、字号、行高、跳转特效等细节,然后反复打开软件、修改文件、点击保存为“新作品(改)(改)…”传到版本控制服务器、通知相关人员去审阅、等待新的意见。
繁琐,又浪费时间。
而在Figma,PM可以实时给出评论、开发者可以直接查看并复制设计元素的代码,设计师可以立即对新需求进行改动,效果当时就能出来。一个项目最多可以邀请500人参与,最多支持200人同时操作。200个鼠标在屏幕上动来动去,想想就很刺激了。
微软、Twitter、Github、谷歌、Airbnb、Uber…这些你耳熟能详的国外知名公司对Figma也是一致的好评,不仅真的在用,同时还给Figma开发插件。
然而在粉丝口中,Figma被称为“下一代设计神器”,是“最具革命性”的图形编辑应用程序之一。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设计圈的未来,属于Figma。
显然,已经拥有Photoshop、Illustrator、InDesign等众多设计工具的Adobe,是认同上述观点的。它看中的,不仅仅是Figma这个产品,更看中了Figma代表的“未来”。
02
高价收购Figma,既无奈又必然
几乎垄断了设计界的Adobe,在设计界的地位却在不断遭到挑战。
2016年,UX Tools网站的榜单上,Sketch超过Photoshop成为最受设计师欢迎的设计工具。
Sketch安装包的体积只有Photoshop的4%,提供99美元一次买断的选项,买断的版本可以一直用下去。而不花钱就休想用Photoshop,即便是年付的订阅价格也高达239.88美元。
为了应对后起之秀的挑战,2016年Adobe推出了XD。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市场份额只有Sketch的35%。由于一直看不到起色,Adobe在宣传XD的时候明显底气不足,在自己官网上称XD为“Sketch的最佳替代品”。而Sketch则直接在官网回应:我来告诉你为什么设计师都选Sketch不选Adobe XD。
Figma更绝。不仅无需下载安装,甚至还免费提供基础功能,只向专业用户和企业用户收取费用。分析师预计Figma在2022年的收入将达到4亿美元,其中部分收入直接抢了Adobe的生意。甚至很多公司由于历史原因,虽然还在购买Adobe产品,但因为没人用,转而去采购了Figma。
看得出来,Adobe忍痛收购Figma是一个无奈的选择。但无奈的背后,也有其必然性。
2013年,Adobe迎来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业务调整,宣布彻底放弃已经售卖了10年、增长见顶的Creative Suite套件,开始全面转向云端订阅制,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争议。
大部分的人觉得Adobe这把梭哈过于冒险了,华尔街最精明的分析师也认为,这样做的结果只是进一步压榨Adobe现有的1300万客户而已。然而十年后,Adobe Create Cloud用户翻了一倍多。
Adobe的这次转型,也被奉为企业转型“教科书”。
但,服务虽然放在云端,用户仍然需要将臃肿软件下载到电脑上才可以使用。这个时候,Figma出现了。
Figma的起跑线,的比Adobe更远。创始人兼CEO Dylan Field一开始的构想,就是要做一款完全运行的云端的设计软件。2012年和一位投资人的聊天中,Field谈到了当时刚刚兴起的WebGL技术。
WebGL实现了在浏览器里操作2D和3D图形的功能,而当时只有20岁的Field由此就断定,是时候让设计软件从本地电脑迁移到云端了。
相比Adobe的转型,Figma的理念更超前,就连当时最具有前瞻眼光的投资人心中也有点打鼓,毕竟当时的浏览器开多点标签页电脑风扇都会狂转,更别说还要再次基础上加上图形设计这个耗能巨兽。
然而十年后,同样证明了Figma的成功。
显然,收购Figma成为Adobe历史上又一次豪赌。相似的经历,相似的理念,加上互补的能力,Figma俨然成为Adobe最好的继任者。
然而,Figma上岸了,Adobe却下水了。
03
Adobe面临的三个难题
尽管Adobe一再强调对此次收购的乐观预期,但接下来却有两个问题需要Adobe给出答案。
第一个问题,来自资本市场。投资人关心的是,相比十年前,这次的转型是否过于冒险了?以Adobe加Figma现在的盈利能力,这比买卖能不能回本,如何回本?
第二个问题,来自用户,也就是Adobe衣食父母。用户关心的是,Figma被收购了,未来还能保持现在的口碑吗?而这,也是第一个问题答案的关键。
和买卖双方的态度不同,设计师群体对这笔收购的态度,可以用“痛恨”和“犯愁”来形容。激进的用户在Figma社群论坛里高呼“Figma死了!”在社交网络上用国骂表达态度。甚至连Adobe的员工都觉得“恶心”,愤而辞职。
而大部分的设计师担心的是,被Adobe收了的Figma,将沦落为又一个Adobe全家桶中的一份子。
在用户眼中,Figma和Adobe完全就是两个极端:Figma轻灵,Adobe臃肿;Figma新潮,Adobe古板;Figma亲民,Adobe傲慢;Figma有人气,Adobe只会气人。
设计师小付表示自己担心未来Figma不仅不能免费使用,甚至可能会出台一系列的付费策略。在他看来,这是Adobe的“传家宝”。
不管Adobe未来如何提交试卷,Figma还面临一个商业之外的问题。由于美国制裁名单的存在,2022年3月,Figma宣布封禁中国企业用户,大疆、华为等大厂被断供。紧接着,中国本土的竞争者就宣布,支持导入Figma文件。
目前来看,断供中国企业并没有造成实质性的影响。Figma也明确表示,只是“暂时”封禁了账号的访问权限,该账号下的所有文件还保留着。但美国制裁名单一天不消除,这个问题会成为一把悬在中国企业和Figma头上的剑。
可以说,Figma的断供,自己没有得到任何好处,还给了中国本土竞争者难得的发展空间。
▲图:来自IT桔子
被红杉资本寄予厚望的“蓝湖”,已经获得了5轮近20亿人民币的融资,成为融资最多的Figma的中国竞品。此外,蓝湖还在2018年推出了重协同的产品设计工具MasterGo。蓝湖表示其核心用户是设计师,因此产品更注重界面和交互的美观,信奉“颜值即正义”。
而高瓴创投、蓝驰创投、SIG海纳亚洲、源码资本则把赌注押在了更年轻的产品“即时设计”上。创始团队表示,即时设计的定位并非是中国版Figma,“而是一个综合体验不逊于Figma的自主产品。”
主要提供消费类软件、智能硬件以及物联网家居安全解决方案的上市公司万兴科技,在2020年收购了国内老牌在线原型制作平台墨刀后,于2021年内部孵化出在线设计协作平台“Pixso”,近期刚刚获得一笔近亿元的融资。
尽管被媒体称为“Figma的学徒”,但国产的同类型软件显然都不想被贴上“Figma的国产平替”的标签。无论是强调设计师调性、还是强调产品经理属性,看得出每个团队都在努力打造差异化特性,希望找出一条更适合中国用户和自身发展的道路。
Figma代表了未来设计平台的走向,那就是开放、云端,以及良好的社群氛围带动的活力和凝聚力。中国要想在未来不会掉队,也需要发展出足以抗衡Figma的同类产品。
既然有了Figma在前,中国的开发者,要加油了。
“超萌捏脸”走红,揭露元宇宙商业应用的三个关键点
游戏动态
下载
大冤种Adobe,花200亿就买了个网页应用
游戏动态
下载
iPhone 14 Pro灵动岛的出现让使用自定义应用程序的图标不再令人讨厌
游戏动态
下载
微软将Windows 11上运行Android应用的功能带入更多国家和地区
游戏动态
下载
苹果将俄罗斯的社交网络VKontakte从应用商店中删除
游戏动态
下载
开发商正在放弃Android应用,用户可能面临风险
游戏动态
下载
俄罗斯监管机构要求苹果就将VK应用从App Store下架一事作出答复
游戏动态
下载
iOS 16.1 Beta 3支持在安装应用后预载应用内内容 方便即开即用
游戏动态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