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作者:发布时间:2022-07-15 23:13:00
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音乐先声(ID:nakedmusic),作者:丁茜雯,授权转载发布。
时隔六年,周杰伦的新专辑《最伟大的作品》让他再度从众多维度引爆互联网,铺天盖地地刷屏社交媒体。从先行曲到新专辑正式发售,这场全民狂欢的热度依旧未褪去,还在持续发酵中。
数据显示,在7月14日晚上10点,也就是正式上线的半小时后,售价30元一张的《最伟大的作品》数字专辑在QQ音乐、酷狗音乐、酷我音乐、咪咕音乐等总销售额破亿元。
7天破亿,这个成绩在实体唱片时代也是超高销量。实际上,早在7月8日凌晨0点开启预售后的第三天,周杰伦这张新专辑的实体版和数字版在两岸三地官方渠道的总预售额就已达到约3.85亿元。
某种意义上来说,周杰伦的音乐作品到底如何,可能对更多人来说很重要,也有人可能并未在以前或当下听过多少周杰伦的作品。更重要的是,要去参与这场“周杰伦狂欢”。
毕竟,周杰伦在当下不仅是歌坛的顶流天花板,更是一个社交符号、被“围猎”的超级IP。
当周杰伦成为社交符号
周杰伦在华语乐坛的影响力,不仅是经久不衰地反映在盘踞音乐榜单前列的过往作品中,还在这六年之后颇有一丝侧面认证着新歌歌词“万物臣服在我的乐章”的平台数据之中。
以先行曲《最伟大的作品》MV上线为例。公域流量中,这支MV在首次达成合作的B站上9小时22分便斩获千万播放量;紧随其后的QQ音乐,更接连在当日认证了MV打破了站内MV播放总次数突破600万、分享总次数突破20万、评论总次数突破12万及单日一千万认证时间记录,甚至还出现了包含新歌和过往音乐作品共95首占领QQ音乐巅峰榜之飙升榜前百席位的壮观场面。
在微博上,周杰伦不仅刷屏热搜榜单,50个热搜席位近20个与其相关,MV更是在上线微博9小时后就突破了1亿人次观看。作为唯一拥有周杰伦个人账号入驻的快手平台,也发布战报表示MV在快手站内上线8小时,播放量即突破1.5亿。
周杰伦也不忘贴出YouTube成绩分享,其分享快拍显示MV在发布24小时之后,便在YouTube上荣登区、香港地区、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多地总趋势及音乐趋势前列,上线3天后也在YouTube突破了1000万观看人次。自昨晚9点半新专辑上线至今,#Jay的路人盘#、#红颜如霜#、#周杰伦新歌#、#周杰伦新专辑销售总额破亿#等多个词条持续霸榜微博热搜,关于专辑好听与难听的争议更是引发了不少圈层对垒。
如果把时间轴拉回到2003年,那个还仍为电台打歌时代,出道三年的周杰伦同样是创造平台历史的存在。那年的7月16日,被奉为经典的《以父之名》曾在全亚洲被超过50家电台首播,当天预计有8亿人同时收听,而这一天也在后来被电台定为“周杰伦日”。
可以说,从过去到现在,周杰伦一直在华语乐坛中有着强烈的存在感,是华语地区几代听众集体记忆的音乐符号。
而在私域流量池中,周杰伦则有着社交化的意义。
以微信来说,仅先行曲《最伟大的作品》MV发布当天,“周杰伦”一词的微信指数就达到了9.4亿之多,而“最伟大的作品”和“周杰伦新歌”也各超过7亿与3.1亿。朋友圈中不乏进行着分享周杰伦歌词、新歌感触、或是单纯跟风的存在。
这种现象也反映在拥有微博、快手等公开社交账号的明星艺人身上。除了像是蒋梦婕、祝绪丹、威神V成员钱锟这类早已惯常发布动态透露粉丝身份的艺人外,也有张艺兴、NINEONE、徐冬冬等这样第一次有“含周量”的存在。
而在其他与音乐行业相对并不关联的餐饮、漫画、游戏等行业中,也出现了用周杰伦突破“次元壁”的和谐评论区互动,比如凑凑火锅便借MV发布的由头抽送代金券,拉近与消费者的社交距离。
综上,“周杰伦”三个字及其音乐作品,已经跳脱出了单纯的个人名片意义,在当下的舆论环境中,成为了群体社交、社交货币般的存在。
“周杰伦狂欢”是怎么发生的?
除了时代情怀与符号意义,我们也好奇,周杰伦是如何引发如此大范围的舆论震动的?
我们可以用拥有跨圈意味的“狂欢节效应”来解释,不妨代入巴赫金的狂欢理论来看待。
正如全民性是狂欢节的基本特征,周杰伦这一次近六年左右的回归动作,对上至70、80后,下至90、00后来说,具有群体共通性的流行特征,毕竟其过往音乐作品仍活跃在老中青三代的歌单中。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能得到如此之大的流量加持,“周杰伦”这三个字本身带有被认证的全民性。
就像2019年发生的“周杰伦打榜”事件,经由年轻网友在豆瓣发帖“周杰伦微博超话排名都上不了,粉丝真这么多吗?”扔出质疑的石子后,打出了几近“全民打榜”送周杰伦上超话第一名的巨型水花,不仅包含多个年龄层粉丝求教学习,追星群体热心助教,还引来蒋梦婕等艺人纷纷下场为偶像“添砖加瓦”。
周杰伦也一度力压当时风头无两的流量爱豆蔡徐坤,甚至刷新了微博超话记录。而这也反映出,这种全民性的特征是一定程度上打破阶级距离的。
再者即为仪式性,即一种庆典意义,只不过有着两相的含义。例如QQ音乐早早便放出预约盛况,横跨音乐平台、游戏平台、高校等在内的官方发声口也释放出与听众一同在工作日做着倒计时等待的信号,这无疑戳中听众的共鸣层面,营造出了仪式感,甚至对绝大多数听众来讲,是怀念青春的仪式感。
只不过,在这场“周杰伦狂欢”之中,也不乏对这种仪式性带有戏谑与讥讽态度的存在。唱衰新作的同时,也贬低着一切周杰伦相关作品,折射的是对这种狂欢庆典的反抗心理。
“周杰伦”在当下不仅仅是华语乐坛的“音乐符号”,更是带有打破界限、常规的强社交属性的一种流行符号。某种意义上,这代表的是大众颠覆常规生活举动、属于社交场的“第二生活”。
被神化与自我神化
被符号化,是走到头部甚至天花板位置的公众人物难逃的命运。但这也意味着,周杰伦早已走过了靠广告代言的商业变现前期阶段,随着自立门户,开始跟随潮流将自己作为IP的价值实现最大化。
不过,这也使得周杰伦陷入了“被神化”状态。一方面,来自于大众的“神化”与包容,认同周杰伦仿佛成为政治正确。这一前提也自然是因为始终如一的政治态度,以及后来代表了大多数人希望韩流风停的那句“不要让韩流越来越嚣张”,使其成为了一定意义上的“意见领袖”。就算“躺平”被看作“周郎才尽”的这六年时间里,也仅仅是沦为被调侃为“鸽王”“画饼大师”的待遇,更多的是对其周杰伦IP的深信不疑。
另一方面,则是自我认可的“神化”。“世代的狂,音乐的王”这句新歌歌词被认为是过于自负的表征,在近期成为争议焦点。在新歌发布前,刚好是第33届金曲奖落幕,周杰伦也在社交平台发文称“让大家再庆祝个几天,后面哥要出来了”,并带上了“金曲奖最多的男人”这一话题,试图将大众对其作为一个音乐IP的信任值最大化。而早在2两年前,周杰伦便已经留下过“佩服自己,找不到对手”的发言
说到底,周杰伦的“被神化”,也多亏了同行衬托。
在当下,不管是音乐平台还是短视频平台,都有着力压唱片公司的话语权,歌红人红都更不开病毒式传播。随着市场对热歌品质的呼吁,听众有时不得不转向经过市场大浪淘沙留下的经典IP。
另一原因则是“内娱苦爱豆与粉丝经济久矣”,随着101系选秀在内地爆红,选秀出身的爱豆以并不叫好的业务能力频频在大众市场刷脸,在粉丝经济的簇拥下换取高流量、高收入,日渐引发不满。
由此,以周杰伦等为代表的一众老牌IP,反倒成了“反流量模式”代表。例如上文提到的打榜事件,全民性的参与也使得“周杰伦”超话成了带有报复性意味的反粉丝经济的流量论事件,力压一众爱豆。而大众的集体行动,也变相助推了周杰伦的“神化”。
但是随着创作高峰期不再,进入“舒适圈”的周杰伦也渐渐失去了对于音乐审美潮流的引领,偶尔释出的新作品甚至反倒在消耗对其作为音乐IP的信任度。可以看到,近年来,周杰伦也并非满是好评的。
2018年,《不爱我就拉倒》《等你下课》两首单曲在豆瓣被打出4.5分及6.7分的惨淡评价,前者更是被批“江郎才尽听了十几年,这次我真的信了”。这一类评价也同样出现在这次的新歌评论之中,认为其并无进步,仍旧是重复十几年前的风格,甚至是及格水平。
就算是MV号称“近现代艺术史”科普,也抵不过歌曲的老套,音乐作品的评价逐渐被情怀裹挟。
不过这在很多从业者看来,周杰伦目前的水准地位,已不需太在意大众如何,而是在输出他自己的音乐世界观。
被透支的周杰伦
不过从商业开发来说,周杰伦这一IP却是大有可为。
从千禧年开始,周杰伦就已随着时代潮流涉足多领域投资,产业多元化且大多集中在文化创意产业。从其专业领域音乐出发,他将自己作为IP的价值活用在电影、古董店、潮牌、餐饮、电竞、KTV等行业,开创自己的品牌J大侠中华料理、魔杰电竞、真爱范特西、万魔声学等,形成了完整的商业闭环。
同时,周杰伦本身作为一个现象级的IP,自然也就成为了产业链条中最为被上游抢手合作的商业IP。
在平台方面,关于周杰伦的版权争夺一直以来热火朝天。据悉,2015年,周杰伦及其杰威尔音乐以850万的价格将版权授予网易云音乐后,在2018年授权费便涨至1818万;2018年,腾讯音乐更是高价拿下周杰伦的3年独家版权。而MV版权则在2020年授权给快手、抖音后,又于今年与B站达成战略合作,充分发挥了IP带动平台流量的影响力。
随着近年来元宇宙热潮兴起,周杰伦也是第一时间将其IP打入NFT数字藏品,不仅合作元宇宙平台“Ezek”发布了限量1万个的“幻影熊”项目、与法国巴黎圣日耳曼俱乐部也合作推出了1万个“老虎冠军”NFT数字藏品,还在“薄盒Mints”上拍卖了未公开过的经典歌曲Demo音乐数字藏品。
不过“幻影熊”虽被抢购一空,却迎来了交易价从19万跌至5400元的的大跳水,导致不少粉丝怒斥“被割韭菜”。但杰威尔音乐后发布声明称,周杰伦仅收到NFT礼物,并未参与此商业行为的任何策划经营,也未取得任何收益。这样的回应,实则耐人寻味。而由周杰伦母亲叶惠美、经纪人杨峻荣、好友方文山等管理的巨星传奇集团,更是妥妥的“周杰伦IP第一股”。其主营业务一方面为IP方面的创造与运营,比如巨星传奇打造的周杰伦真人秀综艺《周游记》版权就卖给了内地的浙江卫视及海外的Netflix平台,收入约8160万元。另外,这方面业务也涉及到与杰威尔音乐共有的周杰伦动漫IP“周同学”带来的共享收益,比如与泡泡玛特品牌合作推出潮玩盲盒等。
另一主营业务,为包含了新零售方面的自有周杰伦代言产品。像是2019年发售的魔胴咖啡,2020年就达到3.33亿元销售额,但从去年开始却有所下降。根据巨星传奇今年3月向港交所提供的招股书的显示,去年其对周杰伦IP开始减少授权并多元化明星及IP剧集组合,这也导致去年净利润仅为6994.4万元,远不及2020年的8036.4万元。
究其原因,大概可以追溯到去年魔胴咖啡因分销结构被疑存在传销行为,于2020年及2021年遭到资金冻结。后虽被巨星传奇澄清“毫无根据”,但或多或少对周杰伦这一IP产生了负面影响。
可以说,周杰伦作为IP的商业影响力是惊人的,可以为相关产业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只不过,就算是周杰伦,也怕是会因此迎来被“透支”的一天。所谓被“透支”,不仅仅是指周杰伦在巨星传奇等领域的业务中的商业模式所暴露出的潜在风险——离不开周杰伦IP的效应。
还意味着,在社交舆论场上,周杰伦是否还可以继续以“宠儿”的形象被无限放纵,现下毫不在意IP“羽毛”的自我透支,也是问题所在。
结语
随着《最伟大的作品》数字专辑销售额破亿,周杰伦也基本确定会以2亿元甚至更高的总销售额,挤下肖战、蔡徐坤等流量艺人,攀登至数字专辑销量榜第一位。
换言之,从唱片时代到数字时代,周杰伦在当下的市场玩法中仍旧是“顶流”,且是靠路人盘支撑起来的“大众顶流”。但在挑剔的市场面前,就算是周杰伦这般作为符号化的存在,也需要回归作品本身。
就像仍旧有听众希望周杰伦带来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作品,而不是自我“透支”着自己的IP,创作出低分作品却毫不在意。而针对专辑收录旧作的异议,倒也也代表着听众希望听到一张概念更加完整的专辑,并不是类似于精选集搭配新歌的产物。
否则,仅仅是作为承担青春或怀旧的存在,那么发不发歌,好像又变得并不那么重要了,何不就将其留在半岛铁盒呢?
“超萌捏脸”走红,揭露元宇宙商业应用的三个关键点
游戏动态
下载
大冤种Adobe,花200亿就买了个网页应用
游戏动态
下载
iPhone 14 Pro灵动岛的出现让使用自定义应用程序的图标不再令人讨厌
游戏动态
下载
微软将Windows 11上运行Android应用的功能带入更多国家和地区
游戏动态
下载
苹果将俄罗斯的社交网络VKontakte从应用商店中删除
游戏动态
下载
开发商正在放弃Android应用,用户可能面临风险
游戏动态
下载
俄罗斯监管机构要求苹果就将VK应用从App Store下架一事作出答复
游戏动态
下载
iOS 16.1 Beta 3支持在安装应用后预载应用内内容 方便即开即用
游戏动态
下载